惨烈的航天灾难!返回地球失败,1500℃的高温空气涌入航天飞机,瞬间将7位宇航员吞噬

加拿大28pc预测结果查询3055678
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加拿大28pc预测结果查询3055678 > 新闻动态 > 惨烈的航天灾难!返回地球失败,1500℃的高温空气涌入航天飞机,瞬间将7位宇航员吞噬
惨烈的航天灾难!返回地球失败,1500℃的高温空气涌入航天飞机,瞬间将7位宇航员吞噬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22:41    点击次数:175

在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中,航天飞机曾经是一种重要的工具,但现在的太空任务,却早已不再使用航天飞机,为什么会这样呢?其实这有多种原因,除了高昂的运营成本、复杂的技术维护等不利因素之外,其可重复使用的设计所带来的安全问题,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。

图片

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2003年发生的一场惨烈的航天灾难,在此次事故中,“哥伦比亚”号返回地球失败,1500℃的高温空气涌入航天飞机,瞬间将7位宇航员吞噬。

“哥伦比亚”号是美国第一艘正式投入使用的航天飞机,这个全长56米、翼展24米的庞然大物,起飞时最大推力可达2800吨,能将大约36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。

2003年1月16日,“哥伦比亚”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,开始了它的第28次太空任务,此次任务搭载了7位宇航员,他们分别是:指令长里克·赫斯本德,驾驶员威廉姆·麦库,任务专家迈克尔·安德森,大卫·布朗,卡尔帕纳·楚拉,劳瑞尔·克拉克和伊兰·拉蒙。

图片

发射过程看起来一切顺利,“哥伦比亚”按计划地进入了预定轨道,随后宇航员们开始了他们为期16天的太空任务。

然而一个严重的隐患,在发射后第82秒便已悄然出现——在升空过程中,一块长约53至69厘米、宽约30至46厘米的隔热泡沫从外储箱左侧的两脚架上脱落,随后在“哥伦比亚”号左侧机翼的前缘撞了一下,地面摄像机捕捉到了这一瞬间。

图片

NASA的工程师团队很快注意到了这次撞击,并对此表示担心,他们提议动用军用卫星对“哥伦比亚”号被撞击的部位进行拍照检查,以评估其严重程度。

但在经过多次讨论之后,NASA的决策层最终没有接受这个提议,他们的理由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:在以往的任务中,类似的情况也曾发生过,但从未造成什么严重后果。

16天很快就过去了,宇航员们也已经完成了所有任务,于是在美国东部时间2003年2月1日上午8时15分,“哥伦比亚”号在印度洋上空调转姿态,通过制动发动机脱离了当前轨道,开始返回地球。

起初的一切都很顺利,直到上午8时53分,地面控制中心都在与“哥伦比亚”号正常通话。然而,仅仅5分钟后,也就是上午8时58分,地面控制中心的数据屏幕上,一连串警报开始闪烁,左侧机翼液压系统的温度传感器突然失效,读数中断,紧接着,更多的传感器一个接一个地失效……

地面控制中心立刻联系指令长赫斯本德,通报了这一系列的异常情况,赫斯本德回答:“收到,但是……”,在此之后,无线电通讯就戛然而止。

图片

那一刻,“哥伦比亚”号距离地面大约61公里,速度约为每小时2.1万公里,人们惊恐地看到,这艘航天飞机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发生了解体,其产生的大量碎片,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道白色的烟痕……

后续的调查表明,此次事故的罪魁祸首,正是发射后82秒脱落的那块隔热泡沫,它在“哥伦比亚”号左翼前缘的增强碳-碳(RCC)隔热瓦上,撞出了一个直径约25厘米的破洞,在太空环境中,这个破洞问题不大,但在返回地球时,它却成了灾难的源头。

在“哥伦比亚”号高速在大气层中飞行的过程中,气动加热作用使得其表面产生了温度高达1500℃的气流,这种高温环境要求航天飞机的隔热系统必须完好无缺,而左翼的破洞,恰恰为灼热气流打开了缺口。

图片

于是大量的高温空气就通过这个缺口涌入了航天飞机,瞬间将7位宇航员吞噬,以至于他们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。

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高温空气的持续作用,使得“哥伦比亚”号的内部结构骨架在极短时间内就迅速熔蚀、软化,最终导致其在整体上丧失了结构强度,同时产生了非对称的巨大空气阻力,最终导致了机体结构整体崩解。

需要知道的是,1986年1月28日,“挑战者”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升空后不久就发生了爆炸,当时就有很多人对航天飞机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,而“哥伦比亚”号的这场惨烈的航天灾难,无疑进一步让人们对航天飞机失去了信心。

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尽管又有其他的航天飞机又执行了几次太空任务,但其退役的命运已不可逆转,2011年7月21日,“亚特兰蒂斯”号完成了最后一次太空任务,而这也是航天飞机在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舞台上的“谢幕演出”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欧洲央行拉加德:强制性贸易政策不可取 唯有各方让步方能纾困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加拿大28pc预测结果查询3055678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